• 569

怪奇事物所所長選書

科普如何成為現代人的解藥與救贖

所謂科學,是一套檢驗真理的方法:我們根據客觀事實,歸納或演繹出一個能被重複檢驗的說法,也是現代社會中,理解世界運作規則最重要的手段。但在社會的高度分化下,人類逐漸與環境間失去了連結,單靠理解尚不足以使我們愛上這個世界,於是我們喚回了詩與故事、揉合感性和理性,催生出了「科普」(popular science)。

所謂科普,就是和用更輕鬆的態度,和科學好好相處,聽它聊聊這個世界還有什麼你未曾察覺的趣聞軼事。所以在這邊向大家推薦三本,我看了之後大有收穫的科普好書,希望你讀了以後,也能找到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。

1. 《三千分之一的森林》

我常覺得,最引人入勝的科普寫作,就是用最不尋常的觀點及手法,去探究最日常的林林種種,而這本《三千分之一的森林》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。本書的主角,是數個不同種類的苔癬——無處不在、鮮少有人關注的微小生命,卻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與故事供人挖掘。而作者兼具詩意、哲學思維及科學基礎的敘事手法,更是能一舉將你拉入這些小生命的魔幻國度、令想像力在大自然間盡情馳聘。此後你不只更認識苔蘚,也更認識了人類所處的自然、以及身處自然間的我們。

2. 《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》

洪堡德這名字,我敢說八成台灣人都未曾聽說,但他可是道道地地的「你偶像的偶像」。洪堡德身兼科學家、文學家、探險家身分,啟發了包括達爾文、歌德及梭羅在內的近代大師。除此之外,洪堡德一生還有太多傳奇故事,諸如以半百高齡親赴南美探險;書賣太好招致拿破崙羨慕忌妒恨;促成玻利維亞的獨立運動;致力弘揚生態學觀念等事蹟都很值得一讀。但真正令我感動,還是他堅信科學與想像力存在必然連結、認為知識需要與感覺必須要相互結合才有意義,也因此他更是公認的「科普的祖師爺」,所以如果你對科普方法有興趣的話,真心推薦你透過本書來認識一下洪堡德。

3. 《放空的科學》

單看書名你可能會暗忖放空還需要你教,可本書不僅只討論「如何放空」,更是在為我們那勞碌的大腦找到新的解藥。《放空的科學》能用最直白易懂的文字講述最抽象生硬的理論;以多個歷史小故事包裝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;並透過紮實可信的邏輯推演顛覆大眾的既定認知,不斷扣回「放空」這個核心、提醒我們為大腦多留一個出口。易讀、有趣、且有充沛的知識含量,堪稱是我心中的科普書寫典範之作。

怪奇事物所所長的計次借閱書單:

三千分之一的森林:微觀苔蘚,找回我們曾與自然共享的語言

作者:文/羅賓.沃爾.基默爾(Robin Wall Kimmerer) 譯/賴彥如

出版社:漫遊者文化

內容簡介:

「古老的傳說說道,
畫眉鳥、樹木、苔蘚和人類,所有的生物曾經共享一個語言。
但那個語言早已被遺忘,
所以我們得透過觀看、觀察彼此的生活方式,才能夠了解彼此。」

★如詩般的植物學書寫★

★以小喻大,用印第安精神書寫的科普書
身為美國苔類研究權威,同時也是美國印第安波塔瓦托米族(Potawatomi)熊族後裔,加之身為人母、北美原住民作家等不同的角色經驗與獨特血統,羅賓・沃爾・基默爾既擅長精準的科學語彙,也擅長在字裡行間展現印第安人接應自然萬物的思想與深度。

「我們被教導過,
運用植物就是在向它身處的自然表達敬意,
使用植物的方式要讓它的天賦能夠繼續滋長。」

《三千分之一的森林》收錄了基默爾的十九篇散文,她以科普知識為經,生命經驗與部落傳統為緯,揉合生命故事與研究苔類多年的心得。在這系列散文中,有描寫她與女兒、鄰居的日常互動;有在野外採集的刺激冒險;還有超級富豪假借復育之名,邀請她為深山密林裡一座精美絕倫的仿古青苔花園擔任顧問——但她發現,復育是為了遮掩一場遊走灰色地帶、盜取自然的犯行,而自始至終,她都無從得知富豪的真實身分。

《三千分之一的森林》有流暢優美的自然書寫,也有清晰洗鍊的科學語言,基默爾試著用不同的知識系統,讓我們突破尺度的限制,理解苔類這種微小植物帶來的啟發,和森林同樣弘大。作者筆調有時像哲學家的座右銘,有時也像生態科學家的提醒警示,但更多時候,是像部落長老或母親的教誨,悠遠綿長,溫柔纏繞出人類、苔蘚與自然三者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★古老、微小,卻支撐一整座森林的植物
苔蘚是最古老的植物,也是最早離開水域,征服陸地的植物。身形僅有雨林的三千分之一,苔蘚卻能蘊養樹木、保護土壤、涵養水分,為昆蟲遮風擋雨,也讓鳥類與熊取用築巢……在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,細細密密地支持起了一座森林的運行。

★長在城市縫隙之間的植物
長在城市裡的苔蘚,和人類有許多共通點:多元、適應力強、抗壓性高,在擁擠的環境也能活得很好,而且還經常旅行!苔蘚的葉片構造和人的肺泡有很多相似點,當它們減少消失,正是向我們示警了空汙;還有苔蘚的抑菌以及吸收能力,都曾在一戰被廣泛當作棉花的替代品以及傷口敷料……

★在印第安傳統裡向苔蘚禮敬
傳統的印第安人採集苔蘚,好擦去鮭魚皮上的黏液毒素,也在手套與靴子裡塞進苔蘚,隔絕冬日凜冽的寒氣;在沒有幫寶適的年代,寶寶的搖籃板裡會塞滿舒適的乾苔蘚;還有,在女性的月事隔離小屋裡,會有一籃一籃精挑細選過的苔蘚,好陪伴她們度過這段印第安人認為的靈性高峰;印第安人也將灰苔做成枕頭,據說,那會讓人做上特別的夢……

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:洪堡德織起「生命之網」,重新創造我們眼前的世界

作者:文/安德列雅.沃爾芙(Andrea Wulf) 譯/陳義仁

出版社:果力文化

內容簡介:

洪堡德,被達爾文譽為「最偉大的科學旅行家」

他用旅行和科學丈量世界
200年前,就以博物學式的觀察
提出自然是「生命之網」的創見

——世上沒有脫節的碎片,一切都以某種方式彼此相連

他看見自然所有面向之間的「內在關連」

以全觀式的生態觀點
重新創造了我們眼前的世界
激發我們對自然之愛與全新的理解

一切都是大自然在訴說
大自然透露她自身的存在、她的力量、她與萬物的關連

1799年,一位年輕的博物學家,
帶著42件儀器,來到少有歐洲人踏足的地方⋯⋯
他進入雨林,冒險探尋亞馬遜河的源頭;
他記錄葉子的形狀、溫度計的讀數與岩石的層次;
他像品酒師一樣,品嚐不同河流的河水;
他解剖電鰻、研究活火山的活動,
更察覺殖民者削減森林對環境造成的影響。

地球是「一個由內在力量驅動的自然整體」
在這張「生命之網」中,自然的力量相互交織

當他來到欽波拉索山頂,
他曾觀察過的一切,開始產生了連結:
庫馬納的某種樹木讓他想起義大利的松樹;
安地斯山的苔蘚讓他想起德意志北部森林的某個物種;
在瑞士、拉普蘭和安地斯山區,同樣都可以看到高山植物⋯⋯
自然的力量相互交織,形成一張「生命之網」,
萬物融為一體,一切都以某種方式彼此相連。

他一生都在探索自然,走過24000哩路,幾乎等於繞了地球一圈,
帶回60000件植物標本,涵蓋6000物種,其中將近2000種是新物種,
他創造出許多科學發現的第一次,
被譽為是「科學界的莎士比亞」「大洪水之後最偉大的人」「十九世紀的愛因斯坦」,

他是亞歷山大・馮・洪堡德(Alexander von Humboldt)
他測繪「生命之網」,形塑我們今日看待自然與世界的方式

放空的科學:啟動大腦暗能量,用彈性思維激發新鮮創意

作者:文/雷納.曼羅迪諾 譯/洪慧芳

出版社:漫遊者文化

內容簡介:

網路多工、資訊爆炸,創意卻莫名枯竭?
疫情被迫居家隔離,時間感漫長,卻什麼事都不想做?
沒關係!暫時離線享受貨真價實的無聊,你會有意外的收穫。

因為大腦放空時,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電能型態,進行「不思考時的思考」。所以只要暫時離線,什麼都不想,就是啟動彈性思維的關鍵!

作者曼羅迪諾探索腦科學領域的最先驅研究,他發現,大腦與生俱來一種暗能量,讓人類能夠順利因應不停變動的生存環境。當我們不由自主放空或發呆,看似什麼也沒想,其實大腦正以一種有別於自動駕駛的方式,在潛意識處理資訊,搜索龐大記憶庫,讓你注意到平時不會發現的關連,轉換出超乎尋常的思考成果。

從這個理論基礎出發,書中羅列了不少顛覆常識的生活觀點。例如研究顯示,讓不太有經驗的醫生看診,效果反而比較好。因為老練的醫生往往太快根據過往的經驗下診斷,反而忽略了許多隱微卻重要的細節。這就是彈性思維的妙用。一旦我們擺脫自動駕駛模式,由下而上的刺激大腦跳脫原有路徑,就有可能突破盲腸,產生意想不到的解方。

本書結合大腦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,佐以從藝術界、企業界到科學界的真實案例,以趣味口吻解釋大腦各種神奇的運作機制,保證讓你耳目一新。唯有放鬆的大腦,才會去探索新鮮的點子。所以,請試著停下腳步,抵抗外在侵擾,偶爾漫無目的和無所事事並非壞事,因為彈性思維會讓你在一切都不確定的後疫情年代,活出全新的自己。

選書人- 怪奇事物所所長

成立於2017年7月,由Vincent、Jiajia及InHaw三人忠實執行所長的意志。Vincent時時盯著所長現在人在哪正在做什麼、Jiajia喜歡用畫筆記錄所長的所見所聞、InHaw則負責把所長講的話翻譯成人類語言。

  所長|Chief
  生日:6月29日,這其實是他掉到地面上的日子
  種族:不詳,沒有任何已知物種與其特徵相符
  身高:平時是吉祥物的標準大小60公分,但視需求可以長到任何尺寸
  體重:約等於2隻成年橘貓
  顏色:平時是友善的藍綠色(RGB色碼表 #37c494)
  喜歡的詞語:你知道嗎?
  討厭的詞語:==(中間沒加空格)
  喜歡的事物:貓與香菜
  討厭的事物:被誤會成兩棲類或爬蟲類
  擅長的事物:對發票
  夢想:主持益智節目或以來賓身分上綜藝節目跳珍珠板

  其他補充
  會因為講話時無意間押到韻而感到開心
  心情很差的時候做事效率反而莫名地好
  雖然不是蜥蜴,但是尾巴斷了還是會再長出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