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5,298

連俞涵選書

讓一首詩鬆動你的靈魂

生活有時像小說,不同時期皆有不同篇章的精彩情節,但活在其中的心情,我常覺得用一首詩,比較能體現。願大家生活中都有很詩意的瞬間存在。

泰戈爾 / 泰戈爾詩集
泰戈爾的詩集裡,充滿了我們周遭可看見的自然,我們太常身處其中,卻忘卻了這些自然傳遞給我們的訊息,透過他的詩,用感性與理性,以及他哲學般的眼,重新讓這些訊息,吹撫到你的內心,從此看見花開花落,耳邊響起鳥鳴,你都能重新再感覺到,活這的每一刻,都是如此美好。

赫曼.赫塞 / 悉達多:一首印度的詩
一部訴說了悉達多追尋自己的路上,沿路散落下來的詩,所有的流浪所有的內心安定,都不是別人能給予自己的,透過悉達多每個階段的旅程,閱讀的人跟著一起來了一場心靈上的放逐與流浪,閱讀過這本書之後,很多人因此踏上了屬於自己的旅程,你也在路上了嗎?

周夢蝶 / 周夢蝶詩集精選 
這本詩集除了能看到周夢蝶的詩,也能看見英文版本的翻譯,怎麼詮釋周夢蝶的詩句,大多時候我們看經典的翻譯詩集都會想看原文,但這本詩集滿足了已經熟讀周夢蝶文字的我們,從另一的語言中,再次遇見周夢蝶的詩句,透過語言的折射,有時感覺詩句中的世界,更圓滿了,原來詩的存在,不限語言,意象一直都是完整的。

連俞涵 / 女演員
身為一個演員,上戲前下戲後,總有許多情感,還隱約的存留在某個空間,某天就決定把這個時空裡的東西,凝聚收集起來,透過戲劇可以勾起觀眾情感的能量,放進文字的時空中,也許也能在某些安靜的時刻,再次牽引出日常之外,每個人內心的另一個次元,把埋藏的情感再次珍惜起來,這是我寫女演員這本詩集時的一些感觸。

馬尼尼為 / 我們明天再說話
從這本詩集中,看見了生活,聽見了一個活生生在感受痛苦的靈魂,透過他不喜歡的,他恨的以及他愛的,在慢慢地前進,每當生活中的一切繁雜如最後一根稻草要壓垮他,又出現了一隻可以吸的貓拯救他,在文字中掙扎,無比真實的一本詩集,很多慍怒的時刻,被書寫下來,留待明天再說。

連俞涵的計次借閱書單:

泰戈爾詩集

作者:羅賓德拉納特.泰戈爾(Rabindranath Tagore) 編/林郁

出版社:新視野New Vision

內容簡介:

泰戈爾在一八一六年誕生於孟加拉,這裡正是傳教先鋒凱瑞許多年前做過不懈努力的地方,此地是英印最早的一省。泰戈爾是一個受尊敬的家族的後裔,這個家族在許多方面都也已證明了心智能力的傑出。泰戈爾在幼年與青年時期的成長環境絕不是未開化的,或對他的世界觀與生命觀有所阻礙的。在他的家庭裡,不但對藝術有高度的教養,並對祖先的智慧與探討精神深為尊敬,將祖先留下的經文用於家庭崇拜。在他的周圍也醞釀著一種新的文學精,有意識的要伸向人民,使這種文學得以體認人民生活的需要。

他的父親是一個宗教團體最熱切的份子之一,也是其中的領導之一。這個團體名叫Brahmo Samaj,它不是古印度形態的教派,它的目的不是在提倡對於某個神的特別崇拜,視之為超乎其他眾神之上。它的創始者是十九世紀一位啟蒙過的、有影響力的人,這位人士研習過基督教、猶太教和回教,而深受這些宗教教義的影響。他致力於將自古沿傳下來的印度賦以一種解釋,使此種解釋跟他所領會基督教精神與精義相吻合。

泰戈爾為執行他生命的工作,自己具備了多方面的文化,不僅是印度的,也包含歐洲的,並因在國外旅行和倫敦的求學而擴充與成熟。少年時,他在本國廣泛旅行,陪伴他的父親,甚至遠至喜馬拉雅山。他開始用孟加拉文寫作的時候還相當年少,他寫散文、詩、抒情詩與戲劇。

他除了對本國的一般人民做過描寫之外,還在不同的著作中探討文學批評、哲學與社會學的種種問題。有一段時期,他忙碌的活動曾經中斷過,因為那時他感到必需依照他民族久違的傳統,做一段時間的隱遁沉思的生活,於是他坐船漂浮在聖河恆河的支流中。同返規律生活之後,他的聲譽在他的人民之間日益鵲起,因為他是智慧優異而貞潔虔敬的人。他的孟加拉西方創立了露天學校,在芒果樹下授課,許多青年學子受教之後,忠心的將他的教訓傳遍了全國。

不論在什麼地方,凡是泰戈爾遇到可以把心靈打開以接受他的高超教訓的,都受到了適當的接待,把他視為褔音的受惠者,而這種褔音是用一種通俗易曉的語言中表達出來、從那東方的寶藏裡透露出來的;這東方的寶藏的存在久來已經在我們推測之中。

西方世界對工作有一種盲目崇拜,這崇拜是出於藩籬似的城市生活的產物,並受到不安定的、競爭劇烈的精神的滋養:西方人征服自然,因為他們喜好利益,喜好求取所得,誠如泰戈爾所說,「就好像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敵意的世界中,必須把我們想要的每樣東西,從一種不願意給予我們的、跟我們有敵意的安排中擰取出來一樣」;西方人所過的是種種令人疲乏的匆忙生活;泰戈爾提供於吾人面前的,則是與此相對的男一種文化,這個文化,在印度廣大的、平靜的、奉為神聖的森林中達到了完美境界,這個文化所尋求的靈魂的恬靜和平,與自然本身的生命日益和諧。

悉達多:一首印度的詩(流浪者之歌)

作者:赫曼.赫塞(Hermann Hesse) 譯/姜乙

出版社:漫遊者文化

內容簡介:

一部完全是詩的、充滿歌詠性、音樂性的、光彩奪目的傑作
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.赫塞最經典的文學作品

即使會重蹈所有的錯誤與悲劇,
不論痛苦、絕望、還是快樂,我都要自己親自走過

一部思想與人生的辯證之歌!

古代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,英俊聰慧而好學,所有的人都愛他。但悉達多自己並不快樂,因為他有一個不安的靈魂。為了追尋自我,悉達多離開他所擁有的世俗的一切。他決意去流浪,和好友喬文達一起向沙門學習。

途中,悉達多向得道的世尊佛陀學習真理,短暫的論道之後,他離開好友喬文達,繼續踏上求道的孤獨流浪之路。因為他明白,知識與真理不在佛陀宣示的話語之中,他必須親自體驗。他不再逃避自我,踏上了自己的路。

一天,悉達多決定向美麗的名妓學習感官之愛,面對人性中最深沉的召喚。聰慧的悉達多從此遊戲人間,漸漸沉淪於商場、金錢和魚水之歡當中,徹底成為一個世俗的欲望者。直到某日,悉達多為這一切感到厭煩、作嘔,決心離開,向擺渡的船夫與河流學習。擺渡中,他明白了河流的意義。

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,悉達多終於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、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,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恆之中。悉達多永遠在時間中變化著,他沒有固定的形體與面貌,他是一個真正的流浪者。

周夢蝶詩集精選,暨荷蘭詩人漢樂逸英譯

作者:周夢蝶 選編、英譯/漢樂逸(Lloyd Haft)

出版社:漫遊者文化

內容簡介:

華文詩壇傳奇──周夢蝶
×
當代最了解周夢蝶的西方詩人──漢樂逸

漢樂逸出生於美國,哈佛大學畢業後,進入全球漢學重鎮荷蘭萊頓大學攻讀中文碩士、博士。1971年,他在萊頓大學圖書館初遇周夢蝶的詩,兩個浸潤於東西方哲學、兼攝中外宗教的靈魂,在周詩的回文、隱喻、禪思與悟境中交流。

1979年,漢樂逸開始以英語、荷語翻譯周夢蝶的詩。四年後的夏天,他與周夢蝶在台灣初次見面,此後便經常透過親訪或信件往返交流討論,因而有機會洞察許多東西方學者未能察覺到的周詩細微之處。

漢樂逸是詩人,也是漢學研究者。他在翻譯過程中,經由哲學、宗教、心理學、現象學等不同面向來吸收、轉化、醞釀、琢磨,以求精準掌握周詩「可以深海爲家,鵬飛時亦可將整個宇宙拋在身後」的獨特意境,同時更認為:
「周詩本身具有的宇宙性或『人性』特質,即使透過另種一語言翻譯,猶能直指人心。周老許多詩中所引發的『個人與心靈的自由』,也極吸引東方或西方讀者。」

漢樂逸見證了周夢蝶作品中具有的「全球性」意義,經過41年的苦心錘鍊之後,精選41首譯作與讀者分享,同時期許這些詩「可以向讀者傳達周夢蝶的詩半個世紀以來給我的愉悅、安慰和昇華」。

女演員

作者:連俞涵

出版社:凱特文化

內容簡介:

「五年過去,我還是一個女演員。」

文字彷彿凍結了時間
記憶中的場景格外清晰
那些因角色而經歷的情感,在幻化成詩句之後
是夾雜不清、是溫熱、是潮濕
一如第一次所見

★連俞涵暢銷創作詩集全新改版,以純淨的詞彙導讀戲劇的內在風景。
★特別收錄暗場、後記及多首全新創作。
★八十餘首輕聲呢喃般的情詩,是獻給觀眾最私密的禮物!

以戲劇姿態為開場,女演員改以文字詮釋各式情感之形塑或差池;不同角色在畫面場景間陸續出入,有別於銀幕,清麗短促的詩句裡同時能眼見、聽聞、甚至感知到情緒裡的城市雨落之氣,或者植物花園裡每一碎裂了土壤的陌生步伐。

像是試圖成為微細情感宇宙裡的一份子,無論豐盈美好、空白寂靜,每一種說詞都是對愛的渴切。詩人以纖細敏銳之心,窺探每一段關係裡橫生的枝微末節,或是瀕臨飽滿與垂危的界線兩側,就要愛了嗎?仍須繼續嗎?可以僅只如此嗎?可以全身而退嗎?……每次頁面翻動即是一回側轉身,藏身於清明合宜的詩句裡,沉靜而自持。

我們明天再說話

作者:馬尼尼為

出版社:南方家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

內容簡介:

生了你後我開始有了書寫的需要。有坦訴一切的需要。
像每個月讓經血靜悄悄流出來的排放。
每天晚上我做了數不清的夢。我深切地厭惡你的父親。每個月都想要深深地劃一刀在他身上。
就這樣我必須一次又一次回到我的童年旅館。一次又一次把大腦重組。一次又一次拍打貓。一次又一次把鼻子埋到貓毛裡面。
把雙手像根一樣深入貓毛裡面。

就這樣我必須把一山又一山的回憶解散。把一山又一山挖掉。
於是在這個寫作過程我是個愚公。
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振奮。
我正拿起鐡鍬一把一把地鏟死你的父親。

我對自己的力量與暴戾感到吃驚。我只是坐在椅子上安靜地打字。我的唇還有咖啡的味道。我舉起手把那些人趕走。把你父親的肉體燒成沙子。然後陽光降臨。我站在陽台觀賞植物。然後海洋降臨。我化成一片水。我捏死那些熟悉的絕望感。書寫垃圾。

選書人- 連俞涵

台北人,小雪出生
目前演戲與創作並行
出版過詩集《女演員》
散文集《山羌圖書館》
圖文隨筆《一邊夢遊,一邊鎌倉》
經營閱讀頻道「山羌閱覽室」podcast

喜歡書籍
喜歡戲劇
把所有的喜歡
集結成自己生活的模樣